查看原文
其他

纸也会说话?他把纸的故事演绎得声情并茂

融媒体中心 浙江师范大学 2022-05-17

网上搜索关键词

“浙师大实验艺术 王雷”

会跳出数十面有关他的新闻报道


王雷的个人展曾走过海峡两岸

联展遍布世界各地

作品被全国各大博物馆、美术馆

及世界十余个国家收藏

各类全国性、国际性颁奖现场也都有他的身影


王雷外号“牛人王”

擅长用废报纸等纸张

制作铠甲、军大衣等艺术品


王雷接受概艺网采访


今天,就让我们走近王雷

一起去认识这位艺术家


纸艺温情

人文情怀的艺术家


叩开家门,迎客的王雷打破了我们对艺术家的固有认知,没有飘然的长发长衫,只有一头利落的板寸,衣着简单,像隔壁的邻居大叔一般亲切和蔼。



走进王雷家中,室内处处彰显着一个艺术家的审美意境与情趣。客厅里摆着用《辞海》编织的“文化中国”汉代服饰,用东京奥运会相关新闻报纸编织的纸艺背包……这些都是王雷曾经的作品。阳台旁的墙壁上挂着学生陈鹏凯的书法,书法中八大山人的诗句,也是王雷心中赞赏的风骨。


客厅墙上挂着王雷近期的形似长衫的纸艺作品,名为《大先生》。创作的灵感来自于鲁迅先生日常的大褂着装。“‘大先生’不只是指鲁迅,那时候所有的文人都被尊称一声‘大先生’,这身大褂就像是文人的图腾。”王雷选用浙江当地报纸编织这件大褂,以此致敬纷乱年代的文人风骨。


王雷家中客厅一隅及作品《寻找大先生》


王雷的每一件作品,除了追求人文情怀,材料的选择也十分严格,他经常会提前几年订阅各重大报社的报纸,供自己创作准备,且要求一张报纸也不能少。在制作《中华文锦》这个作品时,王雷提前一年订阅了整年份的《北京晚报》。邮局在送报过程中弄丢了一份,送报员本以为一份报纸没有大影响,结果王雷坚决不收,并表示报纸是用于作品制作和建档。此事之后,主任嘱咐手下的员工:“少了谁的都不能少了王雷的!”最后完成的作品《中华文锦》是一幅长567 cm、宽405cm的巨型手搓线编织作品,在美术馆的灯光下静静散发着时光与文化的魅力。执着而有原则,这就是王雷的创作态度。


王雷作品《文锦中华2018》


作品《文锦中华2018》局部


王雷作品《兵者无形》


王雷在编织作品《文化中国-大汉》


在完成作品《寻找红五星》时,王雷将中国革命精神完美融入到艺术创作中。在作品取材时,王雷带着三两学生、朋友走访了十几户老兵家庭。走访过程中,他们见到了最真实的老兵生活现状,也从老兵口中听闻了最真实的战场。有了题材基础,王雷选用《解放军报》,编织了老兵服饰。作品最后在河南省美术馆展出,展出过程中也不断有陌生人联系王雷将家中的“老兵回忆物件”捐献展出。比起作品的成功展出,更让王雷高兴的是作品成功将老兵记忆里的革命精神显化,从而传递给更多的人。


王雷作品《寻找红五星》


《中华文锦》《寻找红五星》《大先生》……王雷的大多数作品都是由“纸艺术”呈现的。“纸艺术”作品在制作时要先用裁纸刀把纸裁成等宽等长的纸条,再将短纸条拼接、粘贴,用木板木块搓成绳。在捋顺、整理长纸条的过程中,边缘锋利的纸片经常把手划伤。一个艺术家的手上满是创作留下的割痕,向我们诉说着“纸艺温情”。


融会贯通

美术史上的先锋战士


追怀童年,王雷出生书香家门,生命中最早的艺术启蒙就来自父亲。 “我的父亲是农民书法家,他写的字,十里八村都争着买。”王雷在父亲的影响下,自小学时就练习书法。俗话说,“父不教子”,比起手把手地教,王雷更愿意躲在一边偷看,王雷戏称这是“偷师”。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,王雷渐渐有了自己的“小成就”。他会在过年的时候帮父亲在书法中堂上画一些花果造型,在集市上售卖;也会承包班里每一期黑板报的绘画。


自小非凡的天赋逐渐显露,王雷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中央美院吕胜中老师的艺术硕士研究生。多年来,王雷稳扎稳打,同导师一起耕耘实验艺术的领地。“跨界融合”一直是王雷的艺术理念,他的作品,既有军旅题材,也涉及传统服饰、文人风骨等领域。他本人也是身兼多职,既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学学会会员、中国雕塑学会会员,甚至还涉猎服装领域,担任时装艺术国际同盟常务理事。


王雷作品《文化大国——大明》


作品《文化中国-大明》局部


王雷与作品《出征的天使》


2010年7月的毕业大秀,是王雷艺术成长史上的一次转折,为了摒弃大家对他“只会做纸”的固有印象,王雷决定抛开纸艺,做一次不一样的创作。这一决定遭到了很多老师、前辈各方的反对,但王雷还是坚定地选择了这条不一样的路。“因为实验艺术就是把原来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来”。他要证明自己的艺术并不是只拘泥于一隅。这件耗时十个月之久,由600具完整的仰韶文化遗址农具构成的作品——《一个幻觉》,一经展出,就获得了高度认可,并被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 。


王雷作品《一个幻觉》


“艺术必须要跨界。”王雷将艺术比作树苗:树苗栽种下去,要根深叶茂。虽然最后成大材的只是中间的一段树干,但是若“根不深,叶不茂,树干自然也枯竭的不能取”。王雷一直反对过度的“保守”,因为越守,“疆土”就越小,那么艺术家的生命也就到了尽头。


“不慕古,不留今;与时变,与俗化。”这句来自《管子·正世》,正恰如其分地概括了王雷老师的艺术态度与人生理念。


师魂传承

当代艺术的大先生


王雷的书桌上有两块形色美丽,似有金线绕身的石头。当时尚无灵感的爱徒来家中找他,王雷带着学生在金华的一座桥下行走,突然蹲下捡起一颗石头,将其砸碎:“给你一个任务,去把它修补一下。”学生捧着碎石回去,用金缮工艺修补完整,又用锡补手法补足头部,最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手工艺品。经此作品,学生也茅塞顿开,找到了自己的艺术方向。


今年,王雷凭自己的“六法论”艺术教学法获得了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。六法论,即观念生成、材料延展、技术结构、形式借用、空间表述与时间界定。王雷说:“老师是给学生开门、开窗的人,他应该告诉学生这个世界上各种艺术门类的精彩与融合,学生应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,而不是被老师的思维限制了发展方向;老师教的是智慧,有了智慧的学生,才能把所学的知识、经验无限放大。”


王雷带领研究生参加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 “未来玩家”国际青年时尚文化艺术节


除了有自己的教学方法,王雷还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。作为一个讲求“平等”的老师,王雷从不认为学生是需要事事服从、适应老师的,相反,王雷强调老师要“了解”学生。他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,关键在于老师是否能挖掘出来。


作为实验艺术先锋战士的一员,王雷以“不惧牺牲”的精神冲在艺术发展的前列,他却有一颗宽容开放的心,他不强求学生同他一起冲锋。“需要有先锋,也需要有主力军,可若人人是先锋,又何谈主力军。我们需要未来、现代,也需要传统和过去。”王雷认为,如果学生能意识到时代的使命,就去担当,如若坚守,就去做传统的继承人。


王雷带领研究生参加实验艺术邀请展


王雷的办公室,衣服口袋里,家中的书房、卧室里,随处可见一瓶小小的眼药水。自2019年来到浙江师范大学,王雷就过上了“没有假期”的生活,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是常事。即使如此,王雷依旧以一颗“淡泊以明志、宁静以致远”的心,无怨无悔地付出着。


作为一个艺术家,他有艺术创新精神

作为一个教育者,他有学生主体性原则


无论是处在哪一种身份当中

王雷都能凭借严谨的精神、广阔的眼界

把事情做到极致

未来,这位实验艺术的先锋战士

将带领更多的师大学子冲在当代艺术的前列



“总书记金句”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
党与人民心连心、同呼吸、共命运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金句共鸣



文字 | 温哲展 诸苏萱 王暄妍

视频、图片 | 来源于本人 

今日编辑 | 翁伶超

责任编辑 | 姜雯静






往期回顾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